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107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关于在威海建立深海装备产业基地建议)
发布时间:2022-07-22 09:4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字号:[ ]


陶泽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威海建立深海装备产业基地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针对建议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组织专门力量抓落实、促成效。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实施海洋强市战略,着力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积极支撑和服务现代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1家,其中修造船企业13家,拥有黄海造船、招商工业威海船厂2个“链主”企业,培育了天润工业、克莱特风机、正大环保、壮发泵业、鸿通管材、未来机器人等一批关联配套企业,形成了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造船聚集区,产品涉及多用途集装箱船、客滚船、重吊船、科考船、半潜船等15大类40多个品种,拥有豪华客滚船、大型远洋渔船、军辅船、豪华游艇等高附加值产品。我市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是中国重要的游艇出口生产基地和玻璃钢船艇生产基地。2021年,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1-5月,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实现营业收入57.7亿元,利润3.1亿元。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攀升。制定出台《支持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24个涉海装备产品列入山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目录。海工产品由以前的中小型渔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低附加值产品,向现在的高端客滚船、南极磷虾船、抛石船、军辅船、深海机器人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招商工业威海船厂先后交付了特种抛石船、化学品船,高端客滚船等高端产品;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建造了南极磷虾船、军辅船等产品;未来机器人1500米深海铺缆设备成功入海测试,全套设备上千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

(二)搭建行业对接交流平台。立足搭建产业交流平台,支持由山东交通学院牵头成立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创新平台、联盟智库多方力量,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加快构建完善功能互补、协作配套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有50余家企业及高校院所成为联盟会员。

(三)树立行业标杆试点示范。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领域,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认定荣成新霞修船有限公司的安全管控工业互联网项目为市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招商工业威海船厂为省级绿色工厂。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支持华东修船、鑫弘重工等10家修造船企业探索工业互联网、绿色技术应用。

(四)开展精准对接合作。今年1月,召开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校企合作对接会,组织修造船企业与哈工大威海、武汉理工、山东交通学院等科研院所,围绕人才、项目、技术等需求进行对接;6月份,积极对接山东重工集团,推介我市岸线资源,招引来威投资合作。去年,会同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就船舶海工装备项目,与中国船舶集团进行对接洽谈;组织三进船业、克莱特风机、金钰新材料等7家企业与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和第二十八研究所、中建五洲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等4家高校院所和大型央企进行对接,围绕产业招商、产学研创新、供应链配套等达成合作意向。

三、下步工作措施

虽然,我市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深海装备方面还存在短板,下一步,我局结合您提出的建议,积极纳入工作举措,将深海装备产业作为重点培育方向,形成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一)加快产业链条优化提升。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联盟作用,支持未来机器人等企业,加快深海装备产品研制。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计划、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录、首台套保险补偿、技改贷款贴息、企业上云等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招商工业威海船厂、黄海造船等海工装备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加大扶持中小企业力度,培育出众多海工装备领域的“瞪羚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不断推动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依托“1+4+N”创新平台体系,发挥国家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作用,深入推动产学研合作,激活科技赋能源动力,构建集共用技术研发、测试试验、产业化于一体的海洋高端装备产业体系。瞄准深远海、极地等未来发展方向,鼓励海工装备骨干企业与哈工大(威海)、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对接合作,利用国内外优质资源,强强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攻克深海油气开发高端装备关键设计建造技术,加快形成深海采油、深海采气、深海采矿等装备开发,不断提高自主可控能力。

(三)推动科技研发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组建威海市深海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推进深海科技研发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主攻深海战略性项目。在现有研发平台基础上,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围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环保、深远海等领域,在智能制造、深远海渔业装备、海洋资源开发装备、海洋动力装备和海洋装备自动化等方向,培育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海洋强市建设目标任务,加快新型海工装备研制,突破海洋矿产资源、油气勘测和开采、深远海养殖等等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前瞻性的新型海工装备。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工信局工作的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工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海洋强市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产业链专班牵头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倾听代表(委员)建议和企业呼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我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4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