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 |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49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加快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 ||||
| ||||
卢钊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碳纤维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碳纤维产业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威海碳纤维生产企业已搭建起涵盖“原丝—碳纤维—织物—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分析检测—装备制造及循环应用”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能力,产业链主导产品包括碳纤维、预浸布、风电用碳梁、生产设备、碳素鱼竿、新型高分子材料、生产设备等,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船舶、风电能源、轨道交通、压力容器、船舶等国防科工和民用领域,已形成以龙头企业光威复材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碳纤维产业创新生态体系。2021年,威海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2022年,光威复材入选山东省碳纤维先进材料标志性产业链唯一“链主”企业。到2022年底,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55家,资产总额15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8亿元、利润34亿元。 二、工作推进情况 (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碳纤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光威复材牵头建设山东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省内碳纤维龙头骨干企业和山东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突破了高效高柔性自动铺丝机设计制造等技术,并全力攻坚T800S级碳纤维、M65J级高强高模碳纤维制备技术以及上浆剂的国产化及产业化制备,继续保持我市碳纤维技术创新的优势地位。实施新材料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拓展纤维的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目入选第二批山东省新材料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积极申报省级科技创新项目,推荐航空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应用关键技术等19项省级重大项目争取纳入省级指南编制范畴。有序介孔碳负载纳米SnO2负极材料的设计及机理研究等5个项目获2022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复,获批资金近70万元。光威复材科技中大型无人机机体结构胶接装配技术荣获2022年度制造类中国复材创新奖。 (二)人才引育成果显著。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启动了碳纤维等复合材料创新链等8条创新链建设,确定了以杜善义院士、马军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领衔的专家团队,通过组织专家对创新链企业调研,开展合作对接30多次,达成合作6项。征集全市新材料等重点企业共669个高层次人才需求,并通过我市海内外引才工作站、“第三届中韩(威海)人才交流合作大会暨韩国留学人才云上对接会”活动对外发布。开展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申报工作,成功推荐3名新材料产业领域人才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工程、4名人才列入省级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推荐拓展纤维董事长丛宗杰成功入选山东省重点产业链尖端技术人才。 (三)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推动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拓展纤维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等10个项目入选省优选项目库,2022年完成投资20.1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0.61%。推进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北途威碳纤维高端制品制造4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3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31.57%,超额完成计划进度。光晟科技复合材料火箭发动机壳体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建设厂房3栋,建成生产线6条。拓展纤维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技术改造项目已完成现有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并采购高效能设备对现有生产线改造。 (四)政策支持精准发力。强化政策引导,制定出台《支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为碳纤维企业落实市级资金1295万元,支持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卡脖子”技术攻关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2023年,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威海市促进企业扩展激励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源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关于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扶持政策,从实施企业冲击新目标行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 (五)融资方式实现多元化。创新产业链融资模式,举办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企业金融辅导对接会,搭建金融机构与行业重点企业融资交流平台,招行、中行等金融机构与光威、海龙王等30余家重点企业达成融资合作意向。我市金融机构累计为28家碳纤维产业链企业发放贷款14.2亿元。推动产业基金股权投资,成立航融临港(威海)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方向定位为高端制造业、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先后对北京科泰克氢气瓶项目、浩然特塑项目、晨源树枝状高分子项目等新材料项目进行考察论证。目前,已向星河动力和哈工大卫星2个项目投资4000万元。 三、下步打算 (一)推动各类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优化整合,争取整合为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高光威复材—“链主”企业在行业内话语权。支持依托省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攻克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瓶颈,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快创建省级钓具制造业创新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市钓具行业创新发展能力。 (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光威复材先进复合材料研发制造中心、拓展纤维高性能碳纤维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永成新材料有限公司1.2万吨高性能碳纤维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快建设、早投产、见效益,通过重大项目建设拉动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碳纤维产业园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承载能力,加快引进项目建设。 (三)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风电能源、轨道交通、压力容器等重点领域,加快推动与乳山风电基地、烟台蓬莱海上风电基地对接,加强与中车青岛四方等国内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合作,推进与潍柴动力、中通客车等龙头企业储能氢气瓶项目合作,拓展碳纤维在民用领域应用。充分发挥威海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联盟、威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等组织的作用,整合产业配套资源,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市工信局工作的支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市工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各项部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创新平台建设;认真倾听代表建议和企业呼声,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我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6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