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022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 ||||
| ||||
【工业概况】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1家,从业人员27万人,总资产4584.9亿元。拥有33个工业行业大类、124个工业行业中类、277个工业行业小类,工业产品种类达3000多种。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806.5亿元,实现利润226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8.1%。我市位列2022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42位,环翠区获评山东省首批工业十强县。 【产业结构】2022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4︰38.5︰51.1,其中制造业占GDP比重达到31.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7.4%,全省第一。对标省“十强”产业,我市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等八大产业集群,6个制造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累计培育4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医药医疗器械、船舶与海工装备等10条优势产业链。 【企业培育】截至2022年底,全市工业领域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47家(集团口径,下同)、过50亿元10家、过100亿元5家,其中威高集团515.6亿元、迪尚集团185亿元、歌尔科技116.8亿元、金猴集团110亿元、成山集团102.6亿元。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1家、省级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9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5家、省级瞪羚企业55家,威高血液净化获评山东省独角兽企业。 【创新能力】依托“1+4+N”高端平台体系,初步形成1院牵头、4优势平台支撑、25专业平台协同的产业创新体系,基本实现重点产业链公共创新平台全覆盖。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级40家,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达到9家、30家,建成医疗器械、轮胎、碳纤维、房车等4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11家。2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10家。 【数字转型】截至2022年底,全市建成5G基站5106个,实现市县核心区域、重点区域室外连续覆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接入企业达到152家,获评国家“千兆城市”。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27家、市级84家,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达到50个,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达到6个。我市获评2022年全省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成效明显市。 【绿色制造】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3家,高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14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累计认定市级绿色工厂4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3家,南海经济开发区获评市级绿色园区。建成文登化工产业园、南海化工产业园、临港塑料助剂产业园等3个省级化工园区,三角华盛等5个化工重点监控点通过申报认定,全市化工企业入园率达到38%。 【民营经济】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43.8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达到98.3%,其中民营企业12.6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4.4%,万人平均拥有民营企业432户。先后培育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省级8家、市级12家;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6家、省级12家、市级24家;全市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达到9家。文登区、环翠区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无线电管理】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设台单位165个、各类无线电台(站)15495部(个),其中广播电视台32部,甚高频、特高频电台1875部,卫星地球站4个,公众移动通信基站13551个,微波接力站22个,无线接入基站11个,其他台站16个,主要分布在航空、广电、海事、通信、气象、交通、燃气、建筑、宾馆酒店、洗浴娱乐、小区物业等众多行业和领域。2022年累计查处“黑广播”4起、无线电干扰3起,威海电磁环境始终处于全省最优之一。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