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议提案 |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市人大十八届一次会议第4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实现钓具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 ||||
| ||||
尊敬的邓向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 实现钓具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及钓具产业发展的关心,接到您的提案,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市工业互联网建设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在钓具产业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整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入贯彻各级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要求,坚持高点定位、超前谋划,立足我市产业特点,全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截至6月底建成5G基站4290座,布局全省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综合型),“双千兆”网络能力达到国家千兆城市评定标准;按照“抢占先机、搭建平台、重在应用”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我市10条优势产业链,基本建成“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市级以上试点示范数量达到50个;推动成立市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新联盟、首席数据官信息官联盟、蓝海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近三年开展各类培训、诊断、对接活动30余场次,大力提振企业建网用网信心。 二、工业互联网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政策资金引导,提振企业建网用网信心。制定出台《威海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为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方向、保驾护航。印发《威海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设备)上云、5G试点示范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创新应用等给予资金支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发放市级支持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24个重点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积极为2个数字经济园区、1个工业互联网园区、1个二级节点平台及4个产业互联网平台争取省级奖补资金950万元。此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高区等区市也纷纷出台奖补政策,支持企业信息化改造提升。 二是分级分类培育,构建应用梯次发展格局。针对不同行业生产运行特点,以及企业实力、能力和影响力,围绕我市七大产业集群和十条优势产业链,重点推进“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重点支持蓝海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打造了一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威高、迪尚、联桥、光威等行业龙头企业等围绕医疗器械、纺织服装、渔具等我市特色优势行业,积极搭建服务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竞争力,抢占发展制高点;支持制造业单项冠军、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等重点企业,整合内部研发、设计、生产等资源,建设主要为企业自身服务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小微企业积极对接综合性平台或专业级平台借力发展,加快识网、触网、建网、用网,提升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上云”。 三是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企业触网用网能力。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召开全市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二级节点(威海)培训暨对接研讨会、省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威海市首席信息官数据官联盟沙龙活动等各类培训活动20余场,对全市工信、发改、科技等机关单位及千余家重点企业负责人、首席信息进行培训;组织十余家重点企业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及济南、青岛、济宁、临沂等省内地市学习工业互联网建设经验做法。积极争取全国首个部省联合培训试点——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16期)落户我市,工信部副部长、工程院院士以及国内顶级专家出席并授课,打造了工业互联网培训的“威海样板”。通过实施一系列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机关干部的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提高了企业家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水平。 四是打造示范标杆,引领带动企业加快发展。去年以来,市工信局会同相关协会、联盟等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标杆引路”活动,用好身边智能化改造标杆可看、可学、可用、可信的就近优势,先后组织40家重点企业的百余名生产和信息化领域负责人,深入我市标杆企业现场观摩、座谈交流,鼓励标杆企业分享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宝贵成功经验,需求企业深受启发、收获颇丰。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类试点示范平台(项目)32个,评选市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18个,60家企业获评市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今年二季度,编制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案例集,向全市企业宣传推广我市21个典型应用案例。 五是强化对接服务,切实助力企业破冰解题。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不一,所需要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也各不相同。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工信局建立起全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库,摸排我市服务商能提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为下一步精准对接奠定基础。依托工信部威海研究中心、市信息产业协会、市首席信息官数据官联盟等机构,组织紫光、万腾、大唐等国内领域专家,联通、移动、电信等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及我市优秀服务商,深入有需求的企业对工业互联网应用及安全方面问题免费“把脉问诊”。截至目前,已为30余家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得到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对于您提出的“加快钓具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推动钓具产业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进而带动产业向高端迈进”四条建议,下一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落实: 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按照《威海市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威海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结合钓具产业发展实际,在统筹安排年度专项资金支持时,重点关注钓具领域骨干企业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技改、智能制造及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予以支持;同时,积极指导和推荐钓具行业重点项目申报国家级、省级相关资金项目,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 二是强化能力提升。总结2021年我市承办的16期山东省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班的经验,积极组织相关钓具企业参加省级数字专员培训和市级企业家培训、行业产业专题培训等系列培训活动;会同威海职业学院、高区管委、工信部威海研究中心等,探索打造政校企合作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新模式,为加快我市包括钓具在内的各行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是强化平台建设。以加快“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我市蓝海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国家“双跨”平台的“头雁”作用,推动光威户外“国家钓具行业服务共享平台”、环球渔具“(GFG)互联网平台”等行业级、企业级平台建设,带动更多钓具行业中小微企业上云用平台,打造一批行业内的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四是强化品牌打造。引导钓具企业对标学习国内外先进钓具公司的生产方式和管理经验,发明或改进专利,鼓励打造自主品牌,开展精益制造。鼓励和支持钓具龙头企业起草制订钓具在线设计和交易国家、地区标准,促进智力引进、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不断提升产品性能,改善营销策略,加快由“贴牌加工”向“自主品牌生产”转变。 五是强化交流合作。支持钓具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钓具细分领域领军企业的交流合作,筹备举办中国钓具科技交流大会,宣传推介我市钓具制造高质量发展成果,促进钓具科技项目合作和人才引进。支持骨干企业与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钓具工业互联网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15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