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1-14 14:46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字号:[ ]


非公组办发20211

各区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为积极发挥民营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鲁非公组办发〔20205号)。为确保文件所提“6个专项行动22项具体措施”在我市落实落细落地,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按照上下对口原则,对鲁非公组办发〔20205号文件进行了责任分解,形成了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提高政治站位,扎实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解决‘三门三山’问题”“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关心、支持、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立场。要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扎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二、细化工作措施,务实推进政策落地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全面落实上级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部署,扎实做“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让民营企业踏踏实实“吃下定心丸”,坚定在新时代新起点下实现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实化落实措施,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把鲁非公组办发〔20205号文件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三、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推进合力充分发挥市和各区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工作调度督导机制,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要继续完善“四张清单”(企业问题诉求清单、技术需求清单、资金需求清单、配套需求清单)调度办理机制,实现问题快速推送办理和企业需求实时对接,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结合全市机关作风大改进活动“三问三查三改”活动,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分工负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调度汇总鲁非公组办发〔20205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总结提炼典型做法以及贯彻落实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市委、市政府

 

附件:贯彻落实《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威海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章)

                                 2021113




 

附件






贯彻落实《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专项行动省文件内容市级责任分工落实举措和目标
2020-2022年

三年举措及目标

其中,2021年度

 落实举措和目标

一、政策落实专项行动1.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实。通过大数据技术,汇聚各级惠企政策信息和市场主体数据,实现政策整合、数据挖掘、企业画像,三位一体推进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下同)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责任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下同1.指导企业用好山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利用“涉企政策一点通”平台、“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或企业直通车平台落实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功能。

2.加强调查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以及民营经济产业政策,结合各级惠企政策信息和大数据技术,动态调整支持方向,切实提高产业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1.指导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发布政策的同时,在市政府网站“涉企政策一点通”栏目持续进行更新,进一步丰富涉企政策信息。

2.编制《涉企政策干货汇编》向企业免费发放。

3.结合2021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以及民营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和任务目标,科学研究确定2021年市级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领域和方向,三位一体推进惠企政策精准匹配、精准服务、精准落实。

市大数据中心打通“爱山东”APP政策直通车,依据企业经营范围、行业领域与需求特点精准推送涉企政策信息。将市政府网站“涉企政策一点通”栏目整合到“爱山东·威海”APP,方便企业精准查询最新惠企信息。
2.建立政策辅导制度。各级各部门出台涉企政策时,及时发布实施细则,明确政策联络员,受理企业政策咨询、投诉建议。对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双招双引项目,县级实行主动对接,动态跟踪,全程服务。(责任单位:各级各部门)各级各部门1.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及时出台新政策,综合采取新闻发布会、网站解读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着力提高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度。

2.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确保实现惠企政策“应兑尽兑”,企业“应享尽享”,切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1.围绕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及时出台新政策,综合采取新闻发布会、网站解读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着力提高企业对惠企政策的知晓度。

2.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确保实现惠企政策“应兑尽兑”,企业“应享尽享”,切实增强民营企业获得感。

一、政策落实专项行动3.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出台实施《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完善法规制度保障。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制度,完善政企沟通协商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大数据创新应用,提升服务水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市场监管局、省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牵头做好《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完善法规制度保障,确保上级政策落实落细。

2.开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用好“四张清单”调度办理机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推介、项目申报、人才招引、融资贷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助。

开展联系服务企业活动,用好“四张清单”调度办理机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推介、项目申报、人才招引、融资贷款、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帮助。
市司法局《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后,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出台后,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1.牵头建立市区两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制度。

2.推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所联系的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走访调研,每年至少走访2次,了解愿望诉求,加强思想引导,解决困难问题。

3.推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搭建与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制度化沟通平台,定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

 

1.牵头建立市区两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制度。

2.推动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所联系的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走访调研,每年至少走访2次,了解愿望诉求,加强思想引导,解决困难问题。

3.推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搭建与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的制度化沟通平台,定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政务服务网(威海)为统一平台,全市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群众登录政务服务网(威海)可申办所有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积极做好山东政务服务网(威海)总门户推广应用,完善“一张网”建设,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引导申请人更多地选择山东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总门户网上申报。
二、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4.梯级培育数字化平台。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到2022年,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连接工业设备3000万台以上,推出工业APP应用程序2万个以上。(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到2022年,打造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以上。支持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2021年,打造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以上。
市财政局组织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对接活动。组织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对接活动。
5.全面推动企业上云用数。持续开展“企业上云”,重点推动工业设备上云,打造“云行齐鲁”升级版。到2022年,全省上云企业30万家以上。(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持续开展“企业上云”,根据省工信厅统一工作部署,重点推动工业设备上云。持续开展“企业上云”,根据省工信厅统一工作部署,重点推动工业设备上云。
市财政局落实“企业上云”财政奖励政策。落实“企业上云”财政奖励政策。
6.建设数字化赋能服务超市。征集稳就业促就业、产融对接、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工厂(车间)、供应链对接等数字化赋能服务产品,分行业分区域组织线上线下对接。(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征集工业互联网赋能服务产品,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与服务提供商线上线下对接活动。

2.培育一批本土智能化技改服务商,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技术改造对接服务活动。

1.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企业与服务提供商线上线下对接活动2次以上。

2.开展全市智能制造入企行活动,引导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年内举办4场以上智能制造培训暨对接交流活动和智能化改造企业现场诊断活动。

三、产业升级专项行动7.开展智能化技术改造计划。设立“山东技改在线”,打造“技改视频库”,举办技术改造供需对接会,开展诊断咨询,重点推进电子、机械、汽车等十大行业技术改造。支持自主可控BIM技术在建筑、交通等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培育一批本土智能化技改服务商,每年开展两次以上技术改造对接服务活动。

2.发挥市级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继续实施市级技术改造补助政策,重点支持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改造项目。

3.新建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探索打造一批“无人车间”“无人工厂”。

1.开展全市智能制造入企行活动,引导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年内举办4场以上智能制造培训暨对接交流活动和智能化改造企业现场诊断活动。

2.新认定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不少于20家,落实好奖补资金,做好典型示范带动。

3.发挥市级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继续实施市级技术改造补助政策,重点支持一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技术改造项目。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威海本地特色,推动自主可控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结合威海本地特色,推动自主可控BIM技术在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深度应用。
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威海市普通国省道建设,将BIM建模信息模型用于特大桥、隧道的建设工作。结合威海市普通国省道建设,将BIM建模信息模型用于特大桥、隧道的建设工作。
三、产业升级专项行动8.开展科技创新攻关。支持民营企业实施或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平台,集智聚力、联合攻关。举办“创客中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不断推出创新成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科技局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或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引导其与高校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鼓励符合创新平台建设条件的民营企业自建或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和帮助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申报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各类创新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活动。
市发展和改革委梯次推进省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填补国内空白、增强基础能力、保障链条安全的科技平台。梯次推进省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填补国内空白、增强基础能力、保障链条安全的科技平台。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按照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体系,依托我市优势产业集群,组织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整合各方创新资源,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高效立体、相互融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力争新增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以上。

2.围绕《威海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组织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集聚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力争每年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00项以上。

3.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工业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不断推出创新成果。

 

1.按照国家、省、市三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体系,推动光威复材进一步壮大实体公司,拓展创新联盟,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积极开展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工作。推动康派斯等企业按照目标任务书,加快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依托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引导龙头企业牵头建设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储备动能。

2.围绕《威海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组织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集聚创新资源,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年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00项以上。

3.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工业设计大赛等竞赛活动,不断推出创新成果。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定期举办威海市创业大赛,吸纳优秀创业项目参赛,激发创新创业热情,营造起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做好创业大赛后续相关服务工作,符合条件的创业企业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等相关创业政策扶持。
三、产业升级专项行动9.开展重点行业对标提升活动。围绕“十强”产业和“四基”领域,选树一批高质量发展典型,省市每年分领域组织20场左右对标学习促提升活动,三年内带动1万家企业“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七大产业集群、10条优势产业链和“四基”领域,选树一批高质量发展典型,每年分领域组织2场左右对标学习促提升活动,带动100家企业“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围绕七大产业集群、10条优势产业链和“四基”领域,选树一批高质量发展典型,分领域组织2场左右对标学习促提升活动,带动100家企业“学标杆、做标杆、超标杆”。
10.建设人才队伍。加强产业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引进培养。大力培育优秀企业家,组织举办中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和专题培训班,每年省里培训企业家1500人左右。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研究探索专业人才跨体制、跨行业交流任职的有效途径。(责任单位:省委组织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委组织部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牵头开展“人才兴威”攻坚突破三年行动(2021-2023),推动人才发展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增强广大人才对威海的认同感、归属感。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牵头开展“人才兴威”攻坚突破三年行动(2021-2023),推动人才发展同区域发展相互促进,增强广大人才对威海的认同感、归属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和“青蓝接力”行动,实施经营管理人才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培训中青年企业家500人左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威商”。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和“青蓝接力”行动,实施经营管理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培训中青年企业家500人左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威商”。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制度,加大各类高技能人才的选拔推荐力度。做好省市技能人才和载体的推荐选拔等工作,加大技能人才宣传奖励力度。

 

为我市树立一批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优秀典型。

四、市场主体培育专项行动11.实施创业创新“孕育萌生”计划。落实“个转企”优惠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企。打造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个体工商户走访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宣传个转企优惠政策,引导重点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开展个体工商户走访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宣传个转企优惠政策,引导重点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市科技局加快构建以专业化孵化器为核心、各类双创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系统,孵化培育更多科技型企业。开展好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聚焦行动计划,围绕在孵企业聚焦的技术领域,构建针对性强的研发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孵化水平,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向专业化过渡并加大发展力度。建立绩效评价和动态管理机制,推动各类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型企业源头培育能力。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快培育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不断优化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环境,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修订出台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管理办法,新认定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不少于1家。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做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街道(乡镇)创建工作。根据省人社厅通知要求,做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县区)、街道(乡镇)创建工作。
12.实施小微企业“春笋拔节”计划。按1.2倍比例调整补充全省“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激励引导、融资支持、“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力争每年4000家企业升规纳统。(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统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加大对科技含量高、投资力度大、成长速度快的新升规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动能支撑,力争每年培育“小升规”企业100家以上。围绕六大制造业产业集群,建立2021年度“小升规”企业培育库,会同各区市、各产业集群科室和各行业协会对入库企业进行定期调度、跟踪服务、精准培育,打造产业集群规上企业矩阵,力争年内培育“小升规”企业100家以上。
市统计局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便于指导企业升规纳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局工作要求做好企业入库程序培训工作,组织指导符合纳统条件的企业及时提供入库申报资料,审核确认入库资料完整、准确,确保申报单位通过省局、国家的审核。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提供相关资料便于指导企业升规纳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局工作要求做好企业入库程序培训工作,组织指导符合纳统条件的企业及时提供入库申报资料,审核确认入库资料完整、准确,确保申报单位通过省局、国家的审核。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推进金融辅导工作,以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为重点,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制定精准化、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切实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新增解决辅导企业融资需求90亿元。推动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
四、市场主体培育专项行动13.实施高成长企业“热带雨林”计划。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强化动态管理、精准服务和全链条培育,力争每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0家左右、瞪羚企业150家左右、独角兽企业5家左右。到2022年,培育2-3个高成长企业“热带雨林型”县(市、区)。(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200家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对标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企业认定标准,力争三年时间新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以上、瞪羚企业2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推荐符合条件的市区争创高成长企业“热带雨林型”县(市、区)。动态调整200家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名单,采取有力措施,争取新培育各级“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50家以上。
14.实施骨干企业“跨越登峰”计划。突出发展基础好、成长潜力大的骨干企业,建立新跨越民营企业储备库,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支持其通过上市、并购、联合等做大做强。到2022年,储备库企业达到50家,新增新跨越民营企业15家左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大力培育扶持200家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和后备库企业,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进入省新跨越民营企业储备库,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支持其通过上市、并购、联合等做大做强。大力培育扶持200家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和后备库企业,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进入省新跨越民营企业储备库,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导,支持其通过上市、并购、联合等做大做强。
市财政局落实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后备库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财政奖励政策。落实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后备库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财政奖励政策。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围绕产业重点,积极发掘优质民营企业,纳入上市挂牌后备资源库,实施动态跟踪培训培育。为拟上市民营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力民营企业通过上市做大做强,到2022年至少实现3家民营企业上市。鼓励民营上市公司通过并购等继续跨越发展。争取实现1家民营企业上市。
五、供应链提升专项行动15.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实施产业链固基强基工程,推动强链、补链、延链,进一步实现“领航型”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调融通发展。到2022年,围绕化工、冶金、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初步打造形成以我为主、合作开放、安全高效的产业链和生态圈。(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培育壮大医药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船舶与海工装备、纺织服装、打印设备及智能服务终端、轮胎、钓具、电机、专用汽车、海洋食品10条优势产业链。1.聚焦医疗器械、碳纤维等复合材料等具备垂直整合能力的优势产业,鼓励“链主型”企业通过参股、并购、合作等形式垂直整合国内外研发设计、基础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等上下游企业。

2.积极搭建综合创新链、行业创新链、企业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创新能力提升。

3.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服务能力,为产业链强链赋能。

五、供应链提升专项行动16.强化供应链产业支撑。围绕“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青岛“柠檬豆”供应链等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借力实现供应链对接。到2022年,围绕重点产业链,搭建形成5个左右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供应链平台。(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联桥集团“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借力实现供应链对接。依托威海市企业直通车平台,实现产业链配套需求快速推送办理和供需信息实时对接。围绕联桥集团“毛衫纱线资源共享平台”等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快速融入,借力实现供应链对接。完善威海市企业直通车平台建设。
17.搭建“互联网+”外贸平台。围绕3-5家实力强、服务好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民营制造和外贸企业进入,共享通关、物流、结汇退税等“一站式”服务和境内外市场资源,携手开拓境外市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市商务局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大跨境电商9710、9810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开展跨境贸易B2B业务。高规格筹办中韩电商大会,宣传我市对韩跨境电商优势。着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大跨境电商9710、9810政策宣传力度,引导更多企业开展跨境贸易B2B业务。高规格筹办中韩电商大会,宣传我市对韩跨境电商优势。
18.稳妥有序“走出去”。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在东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建设境外各类园区,扶持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布局集仓储物流、营销推广、金融保险、售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海外仓”和“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根据省商务厅统一工作部署,稳妥有序“走出去”。根据省商务厅统一工作部署,稳妥有序“走出去”。
市发展和改革委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统一工作部署,稳妥有序“走出去”。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统一工作部署,稳妥有序“走出去”。
六、融资促进专项行动19.健全多层次信贷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便利续贷业务和信用贷款,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授信额度,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中长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无还本续贷等。完善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功能,提升银行信贷产品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大数据局、山东银保监局、省市场监管局、省税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1、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组织各区市、部门、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精准化银企对接活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

2、稳步推进科技支行政策,引导合作银行加大对中小型科技类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新型授信方式。

全年开展4次银企对接活动。
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

 

支行

用好再贷款、再贴现、信用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重点发放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领域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减少固定资产抵押依赖,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加大首贷培植力度,支持更多企业获得首贷。用好再贷款、再贴现、信用贷款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民营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加大信用贷款发放,继续开展民营和小微企业首贷培植行动。
市大数据中心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数据共享和交换方面的技术支撑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数据共享和交换方面的技术支撑工作。
市银保监分局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贷款模式,加大银企对接力度,落实差异化考核政策。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发展贷款模式,继续增加小微企业首贷、中长期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无还本续贷等。完善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加大银企对接力度,落实差异化考核政策。
市市场监管局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是组织政策宣传,宣传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二是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每年组织银企对接会;三是提供惠企惠银政策,鼓励质押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获贷的积极性;四是根据金融业绩效考核办法考核激励。质押融资金额达到6个亿以上。一是组织质押融资政策培训会,二是组织银企对接会,三是联合区市走访银行和企业,四是发挥财政扶持激励作用,五是把对银行开展质押融资业务情况进行金融业绩效考核。
市税务局加强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的宣传工作,帮助威海本地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融资服务。加强省“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的宣传工作,帮助威海本地企业通过平台获得融资服务。
六、融资促进专项行动20.强化基金支撑。重点围绕“十强”产业、高成长中小企业和科技初创小微企业,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基金)持续投入。(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财政局推进“信财银保”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工作,充分发挥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作用,聚焦“十强"产业、科技领域,加大对市场主体融资扶持力度。1.完善信保基金项下政策,进一步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型等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2.优化信保基金评级模型,加强信贷风险防控工作,保证信保基金长期稳定运行。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动200家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后备库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企业与各类基金对接合作,帮助企业加速裂变、加快成长,培育更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200家冲击新目标入库企业、后备库企业和200家创新型企业与各类基金对接合作,帮助企业加速裂变、加快成长,培育更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21.开展应急转贷服务。增加省级企业应急转贷引导基金规模,扩大应急转贷服务范围,规范应急转贷机构运营。到2022年,省级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全省每年应急转贷服务企业4000家次以上,转贷资金规模600亿元左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推进市县企业应急转贷体系建设,到2022年末实现应急转贷业务市、县全覆盖,扩大应急转贷服务范围,规范应急转贷机构运营。推进市县企业应急转贷体系建设,争取年内新增1家市级应急转贷机构获得备案。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积极开展应急转贷业务,建立健全应急转贷运行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等参与组建应急转贷基金。积极开展应急转贷业务,建立健全应急转贷运行机制。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1.三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应急转贷1000家次以上,完成转贷额100亿元以上;

2.扩大应急转贷基金规模,自有转贷基金规模达到1.5亿元;

3、加大服务力度。扩大平台影响力,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做到应转尽转。

1.服务中小企业应急转贷300家次以上,完成转贷额30亿元以上;

2.扩大应急转贷基金规模,自有转贷基金规模达到1亿元;

3、加大服务力度。扩大平台影响力,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做到应转尽转。

六、融资促进专项行动22.发展供应链金融。围绕“十强”产业,支持金融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供应链融资结算线上化和数字化水平。推动应收账款的标准化和透明化,鼓励跨行业、跨领域互认,扩大流通范围,提高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效率。(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围绕全市10条优势产业链,支持金融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围绕全市10条优势产业链,支持金融机构与行业龙头企业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探索开展供应链金融,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配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金融服务力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配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加强金融服务力度,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人民银行威海市中心

 

支行

1.不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会,推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推动业务开展。

2.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将应收账款融资政策印制成宣传折页或者制作成微信美篇、短视频等,组织金融机构进企业、进园区以及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推送给小微民营企业,扩大政策的受众面。                

三年目标:2020年、2021年、2022年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每年新增融资不少于50亿元(具体目标视省政府、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当年确定的应收账款融资目标而定)。

1.不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会,推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推动业务开展。

2.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将应收账款融资政策印制成宣传折页或者制作成微信美篇、短视频等,组织金融机构进企业、进园区以及利用微信群、朋友圈等推送给小微民营企业,扩大政策的受众面。                        

2021年度目标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新增融资不少于50亿元(具体目标视省政府、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当年确定的应收账款融资目标而定)。

市银保监分局引导银行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依托核心企业加强对上下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银行机构规范发展供应链融资模式,依托核心企业加强对上下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各级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督促检查,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统筹组织,明确责任分工,定期督促检查,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牵头制定市级贯彻落实任务分工和落实举措和目标,定期调度落实情况,确保专项行动落到实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